多肽是由多个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形成的一类化合物,通常由10-100个氨基酸分子组成,其连接方式与蛋白质相同,相对分子质量低于10000Da。
近年来,随着多肽合成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多肽类药物已成为药物研发的热点之一,其因适应证广、安全性高、疗效显著,已广泛应用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肝炎、糖尿病、艾滋病等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
回顾多肽百年发展史
自1922年多肽(胰岛素)首次应用于人体,至今百年,技术进步大幅推进了多肽类药物的进展(图1)。
图1 百年多肽发展史
图2 多肽类药物临床应用
多肽类药物的开发也已经延伸多个疾病治疗领域,包括抗感染、抗肿瘤、生理调节、疼痛、心衰、骨质疏松、糖尿病、疫苗等,可以预计多肽类药物在不久的将来在某些领域可能优于现存小分子化学药物 。
图3 不同靶点/结构获批的多肽药物分析
部分,口服多肽类药物
新技术促进多肽类药物的发展
(数据来源:IQVIA)
从图3:不同靶点/结构获批的多肽类药物分析:在这120多个多肽药物中,涉及36个靶点。以
亮丙瑞林,
西曲瑞克为代表的
促性腺激素释放(GnRH)及类似物的获批数量最多,达到12个。
脂/糖/脂糖肽抗生素有10个,代表药物为以万古霉素为基础的
万星类抗生素和以卡泊芬净为代表的
棘白霉素类抗真菌肽,以生长抑素,
奥曲肽为代表的
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GHIH)受体激动剂的药品数量也不少,达9个。另外GLP-1类多靶点药物以及口服小分子候选分子也是飞速发展中。
未来多肽发展的几个热点
01 多肽偶联物
图4 PDC无限想象空间
*从多肽偶联技术层面将扩展至偶联小分子、蛋白、RNA、抗体、核素等
*从目前全球在研的PDC临床使用,几乎可以涵盖肿瘤、肿瘤免疫、抗感染、呼吸、罕见病等,体现了技术进步的临床价值。
02 活性多肽成分的研发
活性多肽成分的研发可应用于肿瘤转移和肿瘤耐药的联合用药、免疫治疗(新生抗原肽)及补体抑制剂等。
03 多肽在发现新化合物中的探索
*基于蛋白晶体结构的确认和AI算法的积累,靶蛋白结合部位的热点残基越来越明确,且基于明确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与靶蛋白的结合部位将更加广泛(相比较抗体),为发现新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机会且不影响天然配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多肽也可称为发现新的小分子化合物的一个台阶,例如Pfizer的抗新冠药物Paxlovid化学本质是多肽类似物,发现的过程中基于AI算法得到的热点残基Met49,Met165,His41形成的亲脂性口袋以及最终结构改造与Gln189,Glu166的氢键结合获得抑制冠状病毒蛋白酶3CL的化学药。
最后,多位学者报告,多肽类药物开发的成功率高于化学分子实体(见图5)。
图5 多肽类药物开发的成功率高于化学分子实体
目前,多肽、多肽偶联物、新的递药系统创新技术等列入国家“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的重点发展领域。